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研究生培养方案研讨会

545日,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景明园宾馆召开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研讨会。首都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柯文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冯培,北京市社科联秘书长崔新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松林、研究生部副主任牛志伟等领导和专家应邀出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李丽娜、副院长李久林以及学院全体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授课教师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李丽娜主持。

本次研讨会分为教师讨论草拟方案和专家论证审核方案两个环节。54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研究生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方案进行集体讨论,研究生部副主任牛志伟应邀参加了讨论。首先,李丽娜介绍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申请成功前后的研究生工作情况,指出应该本着一切为学生负责的态度,从学院长远发展出发,明确三个专业的专业定位,从专业特色、培养方向、课程设置、学生就业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日趋完善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谷军、周宇宏、王瑞昌三位老师分别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三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作了主要发言。

谷军副教授指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应该把“以教育部专业指导方案为依据、打造首经贸特色、考虑学生就业”三者结合起来,作为培养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方案的修改完善应该结合现阶段的已有体系,同时学习借鉴北大、人大、南开等知名高校的培养特色。具体方面,他建议增添《社会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和《<资本论>与当代经济热点研究》两门课程,以便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并彰显我校经济类院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最后,他建议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分比例作适当调整,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同时增设学生课外教研时间,让学生跟随老师作助研和助教,培养学生说课和思考的能力。

周宇宏教授具体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院新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的培养方案,她指出,作为新设方向我们要在专业课设置方面下大工夫,为此她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问题研究》等6门核心专业课程,以供大家讨论。同时,她强调方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要以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主要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北大、人大以及其他知名财经院校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为参考,结合我校教师的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尽最大努力制定科学规范的培养体系。最后,她建议专业课的考试方式可以做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在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去查阅文献、浏览资料,在此基础上加深对专业课程和研究方向的理解和把握。

王瑞昌教授围绕学院比较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在全院教师的努力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从培养目标到研究方向、学习年限、学生就业等方面都比较成熟,而且他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角度出发,认为公共课对三个专业都比较有意义,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国情、事情。而对于专业方向课,他强调一定要突出专业差别,尽量避免同质化。具体来说,他建议应该增设《伦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方向课,因为伦理道德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同时他还指出《中西道德教育比较》课程应当做适当的修改,重点突出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随后,与会的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实践经验分别发表了意见并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最后,李丽娜作了总结性发言,她明确了以下几点意见:一是培养方案设置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需求设置培养方案;二是课程设置要以专业研究方向为出发点,以专业设置课程而不是以教师设置课程,同时又要把学科设置科学性与教师教学的可行性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是专业定位要明确,尽量避免同质化,所有课程必须制作教学大纲、列举参考书目、设置思考问题,从而避免重复。

5日上午,主要由邀请的专家对于专业设置提出了他们的建议。李松林教授从各位老师的汇报情况及学院专业多、导师多、学生少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5点意见:一是明确学分要求,可以通过和学校协商适当减少学分限制,并增加学生选修课的比例;二是规范课程设置,《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应该作为三个专业的必修课,《国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只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的专业课。三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要凝练专业方向,以专业方向分配教师,而不是以教师个人设置专业方向,从而有利于专业长远发展,同时课程设置要服务研究方向要求,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中添加《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程,以更好的支撑该研究方向发展;四是导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之外,还要重视学术研究和项目申请,以增加在学生中的信服力和权威性;五是从整体凝练学科体系、规范课程设置、提升课程学时、压缩重复课程,对专业课尽量让多个老师以专题方式讲授,以便发挥教师特长同时还可以拓宽研究视角。

崔新建教授首先指出了现阶段研究生普遍研究能力有限,研究生培养有本科化和本科后的趋势,要制定周全、规范的研究生专业培养方案必须考虑三方面因素,即教育部要求、现实研究生诉求和教师师资状况。他从讲史、专题研究、读原著等三个实践操作层面介绍了提高研究生研究能力的方法,即讲史是做研究的前提、研究专题才能把握前沿、读原著才能掌握学科基础。同时,他还强调讲史和研究专题、读原著和讲史尽量安排在同一学期,这样能够使两门课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随后,他建议导师应该定期的带学生读书,读原著、读经典、读文献,讨论热点问题,从而在实践探讨中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研究。最后,崔教授指出,三个专业都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作为基础课,一方面拓宽学生的视角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方便学生就业。

冯培从自己带研究生和为研究生上课的实际感受出发,把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和其他学校作了对比,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调剂生多、跨专业考生多、学生基础薄弱等先天不足的现实状况。因此,制定培养体系一定要跳出教师有什么、教师能教什么的观念,要把明确学生需要什么、把学生塑造成什么样作为培养体系制定的出发点,要把关注点从入学时的学生存量转移到三年后的就业技能增量上,切实为学生着想,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研究生。为此,冯培指出三点意见:一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发挥经济管理院校的优势,增加研究生的综合技能;二是要明确三个专业的专业定位,从基础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等方面增加专业区分度;三是针对毕业生主要从事辅导员以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增开《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社会调查与统计方法分析》等课程,既为专业研究提供手段工具支撑,同时还能拓宽视野,为未来就业增添机会砝码。

柯文进从学校层面对我院研究生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学科定位要清楚,结合二级学科专业要求和首都经贸大学人才培养特色,树立学科建设自觉,捧着石头往前走,打造专业特色;二是结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研究状况,应该把培养的重点放在应用方面,培养出专业技能突出、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三是针对跨专业生源较多、基础普遍薄弱等现状,应一切从实际出发,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等课程,增强学生的学科基础,提高专业技能。此外,柯文进针对培养方案本身也谈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教师要树立公心意识,以学生需求为中心制定科学规范的培养方案,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二是研究生课程设置要注重内在逻辑关系,添加文献综述和研究方法方面的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方法和研究问题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学。三是强调《伦理学》作为基础学科,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的重要意义,要学会跨学科研究、多点多面研究;四是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可以从事一线的服务管理实习工作,从实践中发现不足,从而更好的学习、弥补不足。

通过教师的认真讨论和专家的建议,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完善思路日益清晰,对于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