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四届“学术报告月”系列活动第六期
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日期:2016-10-27 | 访问量:
为了促进学院教师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高学术水平,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四届“学术报告月”系列活动第六期于10月26日下午1点半在慎思楼214教室举行。马克思义学院师生共同参加了本次报告会。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李丽娜老师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靖华老师分别做了关于《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若干问题的思考》和《新媒体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主题的报告。
首先,李丽娜老师通过平实的语言辅以生活上的现状,为学生讲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意义。其次,李丽娜老师阐述了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她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这四个层面引申出24字核心价值观念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理论依据、现实需要、具体路径等方面讲述了自由、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最后,李丽娜老师还从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两个方面,谈了个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方法。
王靖华老师承接了李丽娜老师的话题,并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开始了这次讲座。她戏称两人的合作为“扶正祛邪”。首先,王老师通过记录片《永远在路上》所列举的贪腐案例,引出了新媒体与反腐倡廉的关系,并通过传播学中有关媒体社会功能的相关理论,阐述了媒体在监督权力中的重要作用。她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监督当权者是报刊的重要使命。王老师以时间为脉络,对于党的文件中关于舆论监督思想的提出与深化进行了梳理,充分肯定了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舆论监督中的作用。但是,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对于权力的监督,特别是对腐败行为的监督方式发生了变化。王老师结合大量案例分析了新媒体在反腐工作中的特点,并对其优势和劣势进行了分析。最后,王老师指出,新媒体在“不敢腐”阶段体现的效果明显,但是,通过健全制度使官员“不能腐”、“不想腐”更具有长远意义,新媒体也应该被纳入制度“笼子”的建构中。
本次报告会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