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现阶段高校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在认真分析党员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之后,总支委员们一致认为,通过讨论统一党员教师的思想认识,对于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七一”到来前夕,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讨论“我对共产党员这一称号的理解”主题党日活动。党员教师们主要从三方面的关系,谈了大家对于共产党员的理解。
首先,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与教学业务的关系。教书育人是高校教师的崇高使命,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担负着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责任,作为党员教师,能否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共产党员的业务引领作用,是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的重要指标。在讨论中,很多党员都表示,共产党员就应该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踏实做事、认真做人,努力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也有的党员提出,本职工作做得好坏,是一个好坏教师的标准,并不是一个党员与群众区分的标准。共产党员最重要的是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还有的教师提出,退一步讲,如果说其他学院的教学与信仰并不直接相关的话,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课程内容却是与共产党员的信仰直接相关,一个认为有坚定信仰的人,如果没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说服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又如何能证明自己的信仰是坚定的呢?
点评: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是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党员教师,要想担得起共产党员这一称号,就应该努力比一般的普通教师做得更好。我们应该承认,现实中每个人的能力和水平有差异,但是,我们应该相信可以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不断实现自我完善。
其次,共产党员的信仰与道德要求。共产党员的信仰与道德境界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谈到这一问题,很多老师谈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认为他才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共产党员,还有那些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生命的先烈们,也是我们敬仰的共产党员。有的老师提出,现在环境变化了,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应该是什么样呢?在和平年代,共产党员在坚定的信仰的同时,也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境界和追求,在生活中应该多尊重别人、帮助别人,多为他人着想,要与人为善,要包容别人,做事不能损人利已。还有老师提出,党章对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有清晰的规定,时代虽然变了,党员的标准并没有变,还是应该用政治信仰的标准来衡量。
点评:共产党员的坚定信仰不是说出来的,而是行出来的。在生活上中,我们既无法想象一个有坚定信仰的人,在道德上卑劣;同时也无法想象一个在道德高尚的人没有信仰,共产党员的政治信仰和道德追求应该具有一致性。
再次,共产党员如何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随着社会利益的多元化,教师群体的利益诉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做才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有的老师提出,共产党员应该是比群众更有觉悟,在遇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冲突时,应该有顾全大局的意识;在与他人处于利益竞争时,应该保持一种理性的态度,不能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在学院中,共产党员应该讲团结,能够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工作;还有的老师提出,共产党员应该在一些利益上谦让别人,但是,如果生活中总是老实人吃亏,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点评:共产党员并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个人利益诉求是正常的,重要的是对合理的利益诉求与不合理的利益诉求有理性的界定。当遇到个人利益与他人的利益乃至集体利益的冲突时,能够本着平和、理性的态度,按照组织程序和规则去反映和解决问题。如果把个人的利益诉求都当成合理的,甚至不惜伤害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这就很难说是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作为了。
综上所述,观点分享是在党组织内部形成共识的重要途径,或许有时人们的立场不同,观点也不尽相同;或许有时人们也会因各种各样的社会影响,认识上也会呈现出一些困惑,但是,只要坚持交流和沟通,在党员之间就一些问题形成相互理解则是可能的,这对于基层组织建设也是很必要的。党员们纷纷表示,参加这样的活动很受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