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晚六点在诚明楼五层会议室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第三届“学术报告月”系列活动第四期。谷军副教授和徐辉副教授分别作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和《信仰宗教能得到心灵安宁吗?——谈宗教信仰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的主题报告。学院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谷军副教授的报告,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一,关于该问题的提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从其公开问世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许多现实环境和国际局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诸多现实性的问题,其经典理论中的某些结论在当下可能存在与现实不相符合等问题。二,问题的解答。我们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不难看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产阶级国家也会根据社会的发展做出理论和政策的调整,如以瑞典为代表的完善的社保制度;面对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国家开始着手宏观调控等。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背景来分析,19世纪40年代,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进行残忍的剥削,这是一种显性的剥削,是赤裸裸的。反之今天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虽然仍然受到剥削,甚至剥削率更高,但是有法律、工会和直接谈判等三种渠道与资本家进行沟通,进而缓解劳资矛盾。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力进一步得到解放和发展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实现了生产自动化和管理智能化,使得资本家可以在获得较大相对剩余价值的情况下适当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而且,这种剥削更多表现为隐形的剥削。谷军老师还举例说明了应该如何看待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剥削理论。因此,面对已经发展的社会生产力,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认识和看待马克思主义。三,正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维度。作为一种经典理论,首先其对我们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进行理论指导,教会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其二,其对我们社会发展规律层面的理论指导,历经人类社会的逐级递进,指引我们走向共产主义。其三,其对我们具体实践层面的指导。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各种社会实践的同时,对我们具体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有指导作用。谷军副教授的讲解,对我们来说无疑不是一场思想的解放和启迪,教会我们在新形势和新情况下,如何更加全面的看待和理解马克思主义,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徐辉副教授从当前白领“出家”体验佛门生活的社会现实说起,探讨宗教信仰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追问宗教信仰能否给人带来心灵的安宁。她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了宗教信仰对人心理健康的影响。通过细微入理的分析,徐辉副教授最后总结归纳,认为宗教是麻痹人们的“鸦片”,其鸦片功能具有正向的意义,但在本质上它是人类集体的心理防御机制,信仰宗教并不能使人获得真正的心灵宁静。最后,学生积极向徐辉副教授提出问题,表达了对现实思考的困惑,师生进行了较为热烈的互动,对学术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报告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