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6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博远楼天朗会议厅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就业质量暨北京高校思政课教改示范点建设”研讨会。校党委书记冯培、副书记孙善学出席本次会议。受邀返校参加“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建校60周年校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校友,学院院长刘冠军、党总支书记王银江、副院长李久林,学院部分教师和全体在校研究生,共计7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学院学科和研究生管理办公室主任刘娟老师主持。
校党委书记冯培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就业的现状,并对落户我院的首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示范点“‘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建设,提出了战略性举措和指明了建设的方向。
冯培书记首先深情回顾了自己在首经贸工作的经历,从今年7月11日重回首经贸,屈指一算也是离开了6年的时间。如果说以十年作为一个发展时期的话,那么自己正是在2006年首经贸50年校庆之后来到我校,2010年调离并在今年又一次回到首经贸任校党委书记一职。其次,冯书记表示,根据本次参加校庆活动校友的就业情况来看,不管是留在学校任职的毕业生还是其它走向各行各业的毕业生,确实存在着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学未必在毕业之后也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到目前为止有1/3以上毕业生的工作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些许相关性的,但是如果从比较严整的学科分界来看,多少还是有差异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很多都是跨专业的,但是这恰恰也表明了不管大家在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时的原因如何,至少这样的动机、状态和追求还是很可贵的。这在当代来讲,特别是对当代的青年来讲,应该是一件比较可喜的事件。冯书记表示,其实多学科的背景特别是本科的背景对未来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学科益处颇多。实际上现在从整个国家对于所有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包括对于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研究更加强调的是它的综合性。根据党中央关于国家十三五规划指导意见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学科的交融和学科背景的交叉也是国家所倡导的趋势,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同学们本科的专业背景也不是特别重要。冯书记语重心长地说,重要的不在于说大家现在从事的是什么工作,但需要强调的是既然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追求我们曾经的信念和信仰才是不变的初心。在做人做事乃至所有的人生领域上,怎样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有机地运用到将来的人生实践中,把各自所从事的职业按照信仰追求变成事业去看,这样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才更有意义。
之后,冯书记关于 “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也做了相关指导。冯书记表示,“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光靠马克思主义学院来推进还是不够的,学校层面的、顶层的“大思政观”应该是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系统甚至所有教书育人的各个部门,而且要形成一个“三位一体”的基本模式。谈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冯书记也表示一定要构筑一个真正的“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不仅包含了学校的顶层设计,也包含了所有在校的同学以及作为校友的大家的共同努力。相比较别的学科背景的校友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反哺低年级的同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校友们可以将离开学校后自身的经历和阅历传授给在场的所有在校研究生。在“大思政教学观”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学院要更善于运用校友的资源。大家也可以充分发表关于学院发展的建议,畅谈自己在人生道路上目前仍存在的困惑,这些对于我们之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包括进一步精准性的细化人才培养模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契机。冯书记说,不管是在校的同学还是返校校友,大家都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亲亲热热的一家人,大家一定要常回来。随着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壮大,成果人才辈出,发展空间巨大,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面也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合作。在当今“互联网+”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怎样借助于互联网去产生全面的覆盖,包括怎样把包括移动互联网在内的互联网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谈及此,冯书记将自己运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上课的经历分享给在座的老师同学们,并总结道,今后很多的教育与课堂教学不在于老师在课堂上尽量多的讲述,而是要集中精力去讨论更多的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课程内容上。就首经贸而言,就存在着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国际化程度不强,二是信息化水平不高,这和我们要做到国际一流的大学还是存在着很大差距。从学校软环境的角度上,希望大家能不断地提供新的信息,使得我们的教育教学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完善,真正在“十三五”的时候能给在座的同学提供更好的支撑,突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特色,形成新的机制与载体,这不仅取决于刘冠军院长关于“大思政教学观”的论述,更是关键在于大家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反哺学校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最后,冯书记恳切地希望大家一起努力,让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未来的岁月里真正能够和学校的发展相匹配,和整个北京市的发展相匹配,能够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学院,相信这也是大家共同的期待。
校党委副书记孙善学在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孙书记首先以今天的亲身经历为例并从中国的高校发展史来讲,一个学校60岁还是正当年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年轻的学院,而它的学科专业发展则是很长的,从建校开始就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或两课。看到整个会场坐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校友和在读研究生,孙书记感到颇为欣慰。孙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近几年取得了可喜的发展与进步,表现在学院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研究生的培养和就业等各个方面,今天召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就业质量暨北京高校思政课教改示范点建设”研讨会就很有意义,邀请了这么多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毕业生校友来参加这次会议,来为学院发展、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出谋划策,希望大家能多多关心母校母院的发展,对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学校的发展能多提宝贵意见,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也希望大家多多关心。孙书记还强调指出,今年冯培书记的回归学校工作,也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壮大了声势,衷心地希望今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越来越好。
刘冠军院长代表学院做了题为《“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的主题报告。刘院长首先感谢冯书记和孙书记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研讨会做指导工作,也欢迎各位校友在正值学校建校60周年之际回家,更要感谢学院的部分教师也来参加本次研讨会,和校友们一起为学院的发展出谋划策。随后,刘院长正式开始本次主题报告。报告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教改示范点的建设规划与重点任务,二是在“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和就业问题。在第一大部分中,刘院长首先介绍了改革的总目标和总方向是构建和实施“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系统推进我校思政课建设的综合改革,提升其整体水平及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体现在:教师目标是“准”、“新”、“厚”、“活”、“引”,学生目标是“懂”、“用”、“信”、“行”。其次介绍了建设规划总的工作思路,即把握历史机遇,立足高校现实,凝结改革共识,明确核心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努力打造首经贸特色鲜明的“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并在精心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具体的工作思路分为四个步骤:查摆问题、形成理念、顶层设计、实施规范。再次,介绍了近三年的改革方案与规划。整体规划是不断开拓创新和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使之具有创新性、实效性、示范性和引领性。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思政课教学中心,重点抓好六个方面主要工作即实施六大建设工程,同时做好四类创新平台建设。并指出,“大思政教学观”工作体系的实施关键和基础是平台的搭建和建设,近年来我院基本经验是“学院全力搭平台,教师尽情唱大戏”。在第二个部分中,刘院长阐释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密切相关的三个问题,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如何达到“专业”的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的两个设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地位与作用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就业影响十分重要,马克思主义专业的研究生能否达到“专业”的水平也影响着就业。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专业设置与就业前景,刘院长提出,在有条件的中国高校,在本科阶段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力争形成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博士后流动站”;同时,所有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和政治辅导员,党政机关的组织和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的组织和宣传思想工作等,其岗位的设置要“最大可能地”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毕业生。
王银江书记代表学院致辞。王书记首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院欢迎返校的校友们并带领大家回忆了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院与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一所年轻的学院,2011年建院,2006年获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二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毕业的学生仅7届近70名毕业生。但我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与科研却是伴随着母校一起成长发展起来的。北京经济学院的前身北京劳动学院成立之初,即开设了马列主义课程,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1958年10月的马列主义教研室,下设三个教研组:哲学教学组,政治经济学教学组,中共党史教学组。第一任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田孟君,在苏联院校学习过的中共东北地下党成员,曾经的华东和延安情报组组长,更是1955年即调入正在筹建的我校工作。60年来,我院及前身各教学机构的教师们一直承担着神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并同母校的其它教师一起为学校的发展、成长、壮大贡献了力量。王书记又向大家介绍了最近几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取得的丰硕成果,在学科研究、学生就业率、师资力量等方面我院都有着长足的进步。2007年首届研究生入校,我院在公共课教学之外,有了自己的专业人才培养,学院的历史也就掀开了新的篇章。2011年4月,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专职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工作,承担全校本、硕、博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几年来,学院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年,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的二级学科硕士点由2个扩展为目前的4个。研究生招生规模由2007年的7人,扩大为2016年的17人。2013年以来,我院研究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2016年研究生毕业典礼,学校公布的我校研究生获得的23项市级奖励中,我院学生拥有3个奖项,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我院毕业生的培养质量。马克思主义学院现有教职员工40人,其中特聘教授、教授9人,副教授18人,占全体教师67.5%。有6名教师被评为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3名教师入选北京市社科理论百人工程。1人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一人获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称号。“十二五”期间,学院发表核心以上期刊论文60篇,权威期刊论文3篇。获批2项国家级课题;获批5项省部级课题;完成专著8 部。同时启动了马克思主义学刊的编辑工作,已出版了七辑。启动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文库,已出版了五卷。
2016年,“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学院更是喜讯颁传。我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一般项目与青年项目各一项,学院获批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示范点,我校参与的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经济发展道路》协同创新中心获得北京市教育工委批准。我院院长刘冠军教授先后入选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我院硕士生导师、校党委书记冯培教授回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冯书记是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校党建研究会监事长,中国高教学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冯书记回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使得我院教师队伍中的领军力量更为壮大。
紧接着,王书记对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未来我们充满了希望。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主课堂,近年来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北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宣传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地位都进行了重要论述,并出台了很多新政策,实施了很多重要举措。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与保障,为学院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展望“十三五”的发展前景,学院已经制定了新的发展目标,即“争取在十三五期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达到北京市属高校一流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学院跻身北京市属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强院,并在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有较大影响力”。
实现学院“十三五”发展目标,需要全院师生的不懈努力,更离不开广大校友的关心指导和鼎力支持。在学校60周年华诞之际,召开此次研讨会,就是希望与校友们共聚一堂,研讨学院发展的总体思路。希望各位年轻的校友能够贡献智慧和力量,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多科性、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财经大学贡献我们的力量。
返校校友代表们紧紧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就业质量暨北京高校思政课教改示范点建设”这一会议主题进行了发言。
07级毕业生代表,也是我校校团委副书记孙明春老师首先进行了题为《漫谈实践育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意义》的主题发言。他回顾了自己毕业后的工作经历,感谢学校与学院的培养并且提供了发展平台,并表示各位在校研究生可以借助学校和学院搭建的平台,结合自己的本专业,鼓励大家跨学院跨专业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增加实践经验。孙明春老师也呼吁已经工作的校友们为学院贡献力量,搭建成长平台。
08级毕业生也是我校工商管理学院辅导员潘镜宇老师表示要对自己的专业充满自信,就业要靠自己的努力。专业知识的学习要抱以认真的态度,择业要从基层做起,不要眼高手低,希望同学们能最好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实践与工作。也希望以后能经常回来参加学院的活动以提升自我。
08级毕业生孙文超做了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要具备人文情怀和社会良知》的主题报告,他首先代表08级研究生向学院和老师表示感谢,也感谢08级同学这次能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这次校庆活动。他先后介绍了自己的学习与工作情况、对校庆活动与学院发展变化的感受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培养就业的看法。最后祝愿学院越办越好,也祝大家前程似锦。
08级毕业生刘颖的发言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培养与就业多元化》,她表示各学科都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与心得体会,她表示正是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养成的逻辑思维习惯让她现在的工作得心应手,在研读最新政策时也能更精准的把握其中心内核所在。她也鼓励大家要实现就业的多元化,把目光放的更为长远。
08级毕业生冯明则结合自己在中青政当老师的工作经验建议学院要增强培养特色,更多注入学术与科研能力的培养,利用校友资源,分析就业方向,可以建立机构间的合作,为在校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08级毕业生韩莉和陈姿璇也分别结合自己读研时与毕业后的工作经历,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就业择业方面的经验,并鼓励大家在就业时要寻找自己的兴趣所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发展自我。
09级毕业生代表也是我校教务处老师的吕铮回忆往事,感谢老师们对同学的关心,能回到学院再看到同学们也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马克思主义学院是一个大家庭,自己也为学院的发展感到高兴。
10级毕业生代表王思佳发表了题为《职场,人生新起点》的发言,希望在校研究生们珍惜在校时间,强化本领,提升自我价值,实现思维方式脱胎换骨的转变。她回忆自己的职场经历与成长历程,鼓励大家学会自我摸索与尝试,要善于分配自己的时间,多读书多学习。
12级毕业生代表杜怡琼以自己的面试经历为例,告诫大家要多读书,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与志愿服务,拓展课外知识,提升应变能力与沟通能力,这也是一种丰富课外生活的方式。
最后,学院副院长李久林发表总结发言。李久林老师首先总结了本次研讨会的三大亮点,一是冯培书记和孙善学副书记亲临研讨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尤其是冯书记的讲话为学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刘冠军院长的主题报告和王银江书记的致辞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理清思路;三是10位同学7届研究生的发言对在校的3届研究生是一堂非常生动的就业与学业课,十分富于启发意义,给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才培养也提出了很多建议。最后感谢各位校友回到母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大家的家,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
本次研讨会在校友们和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