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届 “学术报告月”系列活动第五期于10月16日晚六点在诚明楼五层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匡长福副教授和何绍铭副教授分别作了《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思考》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及其启示》的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汪朝晖老师、周丽群老师以及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匡长福副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挑战,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和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文化渗透,各种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进入我国,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匡长福副教授向大家讲解了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三个问题,一是问题多,情况复杂。社会上现在存在六种思潮,如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二是长期积累,淡化所至。我们长期淡化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导致了很多问题出现。三是高度警惕,积极应对。当前中国面临着境内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和平演变”的严峻形势,并且这种危险性在不断增加,将对国家安全和政治社会稳定构成危害。面对这种形势,在理论上,我们应当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牢固掌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主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他特别联系了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报告的最后,匡长福副教授表示,列宁说过,“不仅要承认阶级斗争,还要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才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因此我们应当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意识形态领域同样有民主与专政的问题。匡长福副教授的报告提醒同学们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研究生,要时刻关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斗争,避免被外界错误的思潮所影响,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信仰,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绝不动摇。
何绍铭副教授作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及其启示》的报告。何绍铭副教授首先带领大家回顾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过程,这一探索过程可以追溯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当时理论界围绕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展开热烈讨论并取得积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从1982年陈云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观点,一直到党的十四大以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基调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何绍铭副教授着重向大家讲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探索过程的两点启示,一是改革需要凝聚共识,但争论不可避免。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不争论”,不争论不是不讲原则,而是为改革开放争取一个宽松的舆论环境。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对此何绍铭副教授提出,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有问题意识,要厘清出现问题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的通过深化改革解决问题,也要注意矫枉过正,过犹不及。通过何绍铭副教授的讲解,同学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相关的学术水平。报告结束后教师代表汪朝晖老师做了补充发言。
此次报告会在老师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