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二届学术报告月系列活动第七期
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日期:2014-10-27 | 访问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届 “学术报告月”系列活动第七期于10月23晚六点在诚明楼五层会议室举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汪朝晖老师和杜晓老师分别作了《美国对华意识形态战略研究》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冠军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会。
汪朝晖老师的报告从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切入,然后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先简要解读了当前中国社会带有意识形态性质争论的十个重要问题,继而指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正在崛起中的社会主义中国面临西方国家对我西化分化图谋带来的国际挑战。随后汪朝晖老师详细分析了当前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8·19讲话中就郑重提出意识形态工作党的一项极端重要,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随着美国对华意识形态输出战略的推进,可能会带来这样的后果:部分国人尤其是一些青年的价值观趋于西方化、国家向心力有所松动等。对此,汪老师提出一些对策思考,我们要牢记前苏联深刻教训,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同时我们要警惕西方“颜色革命”的侵蚀和危害。汪老师在报告最后指出,对于青年一代,应该重视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历史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杜晓老师给大家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报告。杜晓老师首先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在个人价值层面的共同追求。以爱国为例,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中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大众非常熟悉的诗句。随后,杜晓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差异,如平等这一概念,传统文化中多侧重于宗教、修养、实物方面,并无法律、教育、分配方面的内涵,而现代的“每个人都生而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从西方引入的价值观念。两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现代提出的民主与古代的君主民本,以及现代倡导的平等与古代的差等,而两者共同的价值追求在不同的时代条件下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最后杜晓老师引导大家结合现实思考一些问题,如价值观的倡导和现实问题的解决之间的关系,平等和谐的实现问题等。杜老师的讲解让大家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同学们都表示受益良多。
此次报告会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