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高端学术讲堂第九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沿问题研究

 
为了拓宽大学生、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提升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养,提高其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于1214日下午,在诚明楼五层会议室举办高端学术讲堂系列活动第九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聘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吴潜涛教授作了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沿问题研究》的主题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在校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本次报告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冠军教授主持。
在本次报告会中吴潜涛教授和我们讲述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首先要搞清楚价值的概念。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就已经展开有关价值问题的讨论,但并没有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明确定位和统一认识。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学界普遍认可的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概念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其次就是有关社会价值的概念。在对社会价值的认识中,需要把社会作为客体来看,其主体是在社会生活中的人,社会价值就是社会存在中的人对他所依据的社会的价值意义诉求。然后就是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这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一开始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从两位一体到五位一体,这都是发展过程的具体体现。之后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这是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统一,是一个系统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随后,吴潜涛教授讲述的第二部分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相关问题。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包括24个字,考虑到大众化教育的需要,如何把握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吴潜涛教授提出需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核心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国家、社会、个人,这三个层面也可以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三个层面反映了三种价值诉求,都是国家社会应有的属性,都是价值主体对客体的需求。
最后,吴潜涛教授指出超阶级、超民族的价值观从根本上说是不存在的。从历史上来看,固有的价值观念和追求是存在的,但还没有摆脱阶级、民族和国家的控制。我们可以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成分,赋予其时代的内容,吸纳时代的血液,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支撑。
本次报告会在老师们和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