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由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联合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承办的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隆重开幕,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瑞昌教授应邀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演讲,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段霞教授担任了论坛上半场的点评嘉宾。我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赵喜玲,“百人工程”学者丁芸、李婧、吴少平、石刚以及三十余名其他师生代表参加了此次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史秋秋主持,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吕钦、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随后,论坛进入主题演讲阶段。在上半场的主题演讲中,来自人大、清华、北大和首经贸的四位学者分别围绕北京精神的“爱国、创新、包容、厚德”展开了解读和论述,我校王瑞昌教授就北京精神中的“厚德”作了《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厚德”精神》的主题演讲。
王瑞昌教授在演讲者指出,“厚德”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最显著特征,“志道”、“体仁”、“行义”、“约礼”、“毋我”这五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厚德”精神的基本内涵。经过对比研究,王瑞昌教授指出,我们要弘扬的社会主义道德与以儒家道德为主体的传统道德虽然理论基础不同,但从实际效用和具体要求层面来看,二者有着高度的一致,一个民族的道德有其发展延续性和精神慰藉性等特点,社会主义道德只有与传统道德相续接我们才能真正构建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王瑞昌教授认为,要想培育好“厚德”精神,我们还需继续解放思想。他建议,要进一步提升传统文化的地位,逐步让传统文化进入主流文化;要厘清“道德”与“思想”的界限,凸显“道德”的独立意义;应肯定道德的超越性,告别道德相对主义;要重新反思科学与道德的关系,不宜用对待科学的方法来对待人生、道德等问题。
上半场主题演讲结束后,段霞教授对四位专家学者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并也给出了自己对“北京精神”的理解和看法。
在下半场的主题演讲中,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震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邱运华教授先后作了《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以“当代中国文化”来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勇教授担任了下半场主题演讲的点评嘉宾。
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人才培养计划,是市委市政府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举措,截至目前,我校共有22名教师入选“百人工程”成为培养对象。“百人工程”学者论坛则是该工程制度化的重要载体,每年的论坛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轮流承办,目前已成功举办五届。2012年第六届“百人工程”学者论坛将由我校承办。
王瑞昌教授作主题演讲 段霞教授担任点评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