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王传生副校长主持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座谈会

 

3月28日下午,教务处在博远楼天朗厅会议室召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加强思政课建设”座谈会。会议由副校长王传生主持。教务处处长张学平、人事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总支书记王银江、副院长李久林及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王传生指出,召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强思政课建设”座谈会的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3月18日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提升思政课建设质量和水平。针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重大问题,相关单位和学院要充分认识思政课在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抓住思政课建设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教育部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中出成绩、出成效。切实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银江指出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这一行动本身,在新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党中央对于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名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部门的党务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这种对思政课的定位是前所未有的高度认知,不仅广大思想课教师倍受鼓舞,作为一名管理者同样感到自己的工作具有更加重要与特殊的作用,使命光荣。在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感到更有意义的同时,肩负的责任也更加重大,如何提高我校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完成总书记的重托,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这样的要求使我们的腰杆更硬,在讲台上更有信心,但真正达到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需要我们认真地贯彻“六要”、“八个统一”的要求,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认真学习、努力钻研、大胆探索、务求实效。

   

 王颖副教授发言中: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上,包括在北师大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上,总书记提出过“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这次又提出了“六要”的标准,特别是总书记说“人格要正”,这实际上是要让我们自身的修养、学识、境界、襟怀,应该按照立德树人使命的根本初心,去塑造我们自身的课程。作为思政课教师,要“言传”更要“身教”,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让思政课好听、有趣、善思、管用,用身边事揭示大道理,用鲜活的改革开放成就引领学生,用多样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 给学生心灵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谷军教授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讲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二是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中有三点看法,首先学校应该规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与学生的其他专业课要享受同等的待遇;其次,在排课方面,希望学校在排课时尽量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排在周五的第七八节课;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考试方法应进行改革创新。三是教师在讲课中要联系实际及热点问题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兴趣,可成立学习基地研究小组,让学生走进街道、走进农村实实在在感受到国家的变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王晓红副教授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希望学校签到系统在技术上可以进一步提高;二是希望学校在排课时可以更加人性化;三是教师在形势与政策课的讲课中,应更加重视学校开学第一课的内容;四是建议学校增加形势与政策的学分。

  

  

李厚羿副教授认为,在全国高校马院大发展大改革的背景下,首经贸马院不能失语,一定要发出属于自己的思政课改革最强音,在这个大好的时代里,首经贸思政人为了理想要更拼。我们要找到优势,发挥特长,培养一批更加专业的教学团队,打造一批有北京特色,首都文化,经贸亮彩的魅力课程,积极展开专业性的教学交流,宣传和推广。思政课不能只想做花乡第一,要有入主流,进核心,争上游的胸怀和格局,当前可通过公开课,慕课,教学比赛,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多种渠道让全国思政界都能看到首经贸思政人的神采风貌,前辈教师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更要让青年教师传承发扬下去。为了培养学生情怀,塑造青年理想,在他们的拔节孕穗期里,首经贸思政人更应勿忘初心,当仁不让,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及各机关部处兄弟院系的帮助下,首经贸思政人在未来一定会取得更多更大的成绩。

  

  

王小莹教授在发言中指出:20149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和学生时,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四有”好教师;今年318日,习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同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六要”期望。我作为一名思政课一线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教学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思政课教师要做好两方面的研究,一是认真研究教材,深刻理解和领悟教材所体现的精神本质,找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实现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有机转化;二是认真研究学生,由于00后逐渐成为未来在校大学生的主流,思政课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思想需求、接受规律和成长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密切联系实际,生动活泼,达到了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把思政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周宇红教授指出:通过听取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及学校召开的会议,一方面越来越感受到总书记与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感觉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不断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一方面是教师要学习教材中的新理论,转化成教育体系,然后再进入到课堂;另一方面是教师应注重新的学生群体,现在00后开始进入到大学课堂,针对新的学生群体,教师可从趣味性入手,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学理性教育,从学理性角度把课程内容讲清楚。

  

  

崔玲副教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思政课教师通常被看作是枯燥的说教者和传话筒,这是一种误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严谨的科学,有极强的学理性,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突出学理性,使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心服口服,这样才能夯实信仰的基础。信仰是思政课的灵魂,一个教师由于信仰和所从事的伟大事业,会对所讲授的每一节课倾注情感,这些都会传递给学生,感染他们,影响他们。所以,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除了读书以外,还要开拓眼界,增长见识,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和各行各业的人们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成长为总书记要求的合格教师。

  

  

周丽群老师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度评价思政课教师在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方面的重大作用,更是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明确要求。作为一名高校思政课的一线教师,我倍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习并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上好思政课?如何把“有意义”的思政课上的“有意思”?对此,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水平,遵循思想政治工作、教书育人、学生成长等规律,积极探索教学教法,注重课堂内容与形式并举,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等“八个相统一”,推动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建议:一是由于《概论课》内容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而教师本身专业背景和研究领域的局限性,可以采取专题式教学,或就某些章节,比如“国防”、“外交”问题邀请有关专家给学生开讲座。二是学评教制度作为教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作为教师考核评聘的参照,而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并不合理。

  

  

王峻副教授指出:王传生副校长及有关领导与我院展开了心对心的交流,对更好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讲话有了进一步加深理解,我觉得学校立德树人是首要任务,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是义不容辞,我们可以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好。这个座谈会开得很务实,也感受到校领导对我们思政课的重视,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李久林副院长在座谈会中指出,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体会很多,今天主要谈两点: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定位的新高度。立德树人中的“德”,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德。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立德”的关键,俗话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关键的是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与价值引领。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人生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要理直气壮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理直”就是要理由充分,“气壮”就是气势旺盛,就是讲思政课要有气势,要有底线,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有信仰的才能做到真正的理直气壮。 最后,李久林还提出了一点要求,学校在今后的改革中,在教学与科研的考评比重中,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特殊考虑,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书育人中的地位特殊,上级部门在发布重要文件时都强调了重要性。因此希望学校在改革中分蛋糕思想政治理论课因素考虑更大些。这才更符合上级的政策

  

  

教务处处长张学平就座谈会中教师代表提出的学评教、排课、考试等方面的问题做了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