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晚上18:00博远楼第六会议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举办了第六届“学术报告月”系列活动第七期——“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的学术讲座,受邀主讲的老师为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的李丽娜教授。
参与此次学术报告的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研究生。李丽娜老师主要围绕中国古代著名老师、西方古代著名老师、新时代教育环境的变化和新时代对教育者的要求这四部分展开讲解。
李老师首先就该命题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教育者工作者和时代是否有关,老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由此,李老师引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好的老师——孔子。并从“传道、授业、解惑”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李老师提出,孔子可能是我们可遇不可求的一个榜样,他的高度是常人难以达到的,但是我们可以以此为目标,不断向该目标奋斗。接着,从中国古代历史的著名老师引出了西方的著名老师——苏格拉底。他一生有信仰、有社会责任感,言行一致,为捍卫原则而死,用生命诠释了“学高为师,德高为范”。通过东西方著名老师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虽然东西方对老师的理解存在一些差异,但他们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来为我们诠释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随后李老师从时代变化、教育理念的变化、教育方式的变化和受教育者四个方面对新时代环境的变化做了简要的说明。最后,就这些变化,李老师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考察中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时代教育者应具备的素质应该是,有高度——要志存高远;有纯度——远离世俗诱惑;有深度——不做表面文章;有温度——不存门户之见。
在李丽娜老师循循善诱的讲授和学习氛围中,此次学术报告落下了帷幕。通过老师的讲解,使同学们明白:教师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原点就是爱,教师肩負者立德树人的任务,有爱才有责任,爱教育,爱学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着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