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科学研究
党建工作
基层党支部
工会之家
学生园地
分团委
研究生会
研习会
文档下载
学校主页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师资队伍
特聘教授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人才培养
培养方案
科学研究
党建工作
基层党支部
工会之家
学生园地
分团委
研究生会
研习会
文档下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学院动态
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
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日期:2014-10-28
|
访问量: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重要精神以及北京市教工委相关文件的精神,按照学校党委的整体部署,
10
月
25
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讨会。我校党委副书记孙善学教授,北京市教工委宣教处王达品处长,清华大学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我校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潜涛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葛晨虹教授,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松林教授莅临会议;《前线》、《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和《北京教育》等杂志的编辑记者,学校宣传部、科研处、学生处和校团委的领导,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全体师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冠军院长主持。
孙善学副书记代表学校党委致辞。他在致辞中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召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开宗明义地强调了这次研讨会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做好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提出要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理论精髓和实践要求,要积极探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方式和方法。他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具体实践,着重指出了要充分了解“
95
后”新入学本科生的特点,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效果显著,并预祝研讨会圆满成功。
王达品处长作了“深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的主题发言。他针对北京市高校工委具体的工作要求,强调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五个组成部分,一是做好各项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好新兴媒体和网络资源;二是做到全员参与,要以高校为整体,党政干部带头,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和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和广泛互动的良好局面;三是做好融入工作,这项工作要融入到在高校文化建设、党团建设以及各项日常工作之中,坚持不懈;四是加强制度建,做好具体的管理和考核工作;五是深入推进各项实践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要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体现和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他最后针对当前形势,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也要关注当前意识形态的安全,注意话语的转化和创新等方面的问题。
吴潜涛教授作了“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考”的主题发言。他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2
个词”的基本内容应进一步地获得内涵上的丰富与完善,应从理论的抽象走向实践的具体,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贡献和影响,要把握好借鉴国外文化思想的尺度和分寸,同时也要在继承和发扬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吸收近现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报告中,吴教授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提出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过程中,要处理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借鉴国外文化的关系,要坚持传统与现实相统一的原则。
葛晨虹教授作了“何以必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发言。她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国际外部的政治经济环境入手,她分析了苏美冷战时期以及当前欧美等国文化战略的种种特征,强调西方国家主打的“文化战争”以及“意识形态渗透”的隐蔽性和虚伪性,并提出文化已经成为国际之间相互角力的舞台,而价值观的分歧则成为了当前诸多文化矛盾的根本所在。紧接着,葛教授强调了高校教师掌握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理解当前国家大政方针,加强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这些都是影响高校教师理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所在。
李松林教授作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进课堂”的主题发言。他立足于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实践,广泛且生动的讲述了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如何增强理论信心、提高教学技巧、实现语言转换、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中国梦的民族理想相结合,如何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的问题。李教授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首先要搞清楚存在的问题,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4
门主干课要各有侧重点,在此基础上要采取立体教学方式等。
王瑞昌教授作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问题研究”的主题发言。他结合自身一线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培育践行的具体工作,即要继续大力解放思想、更加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要辩证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政府率先垂范与公民实践的关系以及加强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思想资源和价值观念。
刘隽博士作了“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题发言。她从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视角出发,提出要强调主体性教育,给学生讲清楚自己在公共领域中所具有的权力和义务,要认清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同时批评了当前社会青年学生中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种种危害。
最后,刘冠军院长对研讨会作了总结发言。他指出,领导和专家们的精彩发言让我们深受启发,颇感受益。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的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
24
字”、“三个层面”,体现了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是目前概括的最精确、提炼的最简洁、挖掘的最深刻、表述的最通俗恰当、共识度最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基本内容,为我们培育和践行提供了“基本遵循”。解读其基本内容及培育和践行的前提,是明确其社会主义的性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进行深入系统的解读,结合思政课教学的具体实践积极探寻培育和践行的路径和方法。研究无禁区,教学有纪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培育和践行的研究,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思政课的教学一定要将其统一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上来,统一到党中央的精神上来,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神圣职责所在。刘院长充分肯定了此次研讨会的价值和意义,并且对远道而来的领导和专家以及为整个活动付出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研讨会在活跃和有序的氛围中成功举办。通过这次研讨会,全体教师凝聚了共识,统一了思想,明确了目标,对今后如何做好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如何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载体加强话语体系的建设,如何更加系统化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都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