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3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组织全体党员观看了“贾立群事迹报告”录像。贾立群的事迹有以下几点让广大党员教师深受感动。
其一,虔敬的职业态度。贾立群对于患者“24小时随叫随到”的承诺。做B超在医院并非是最重要的岗位,然而,贾立通过他认真的工作,把这一工作做成了医院的品牌,形成了人们对于贾立群B超的超级信任。为了这一承诺,他放弃了居住条件的改善;牺牲了个人的休息甚至废寝忘食。贾立群之所以能够温暖患者,感动社会,就是他在职业态度已经达到了极致。在他的言辞里,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为患者减少疾病痛苦,从这些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于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其实,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不同职业的人既是服务者也是被服务者。虽然每个人的职业不同,能力也有大小的差异,但是,人们却可以有同样的职业态度,那就是对于本职工作的“虔敬”态度。当人们都以这样的态度为社会服务时,就可以逐步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社会交易成本就会降低,整个社会就会处于良性运转状态。
其二,高超的专业水准。贾立群虽然身处一个普通的工作岗位,但是却有“不让一个孩子在自己手里漏诊、误诊”的决心。他接诊量达30多万人次,无一漏诊误诊,确诊7万多疑难病例,挽救了2000多个急危重症患儿的生命。在人们的日常工作中,谁都无法保证自己的工作不出任何纰漏,但是,如果人们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虔敬的态度,就会在工作中用科学和专业的精神去投入。反观当今社会中在食品、医疗、管理等领域出现的种种问题,也都是各种职业的人缺乏专业水准而导致的。至于那些为了牟利罔顾人命的人,更是丧失了基本的职业良心,是需要全社会借助舆论进行鞭挞的。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都在社会的各个地方做着自己的工作,只有每个人本着对社会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每个人才能分享品质优良的社会生活。
其三,严谨的职业操守。贾立群把很多的患儿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使千百个家庭避免了失子之痛,“受人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表达对于救命之恩的感谢是中国社会的人之常情。然而,贾立群穿的白大褂口袋却是缝死的,他谢绝了患儿家长各种形式的馈赠。贾立群不尽人情的方式曾经遭到患儿家长的误解,但是,他通过实际行动解除了他们的误解。他用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务实清廉的实际行动,不仅矫正了社会上对于医生这一职业的各种猜测和误解,而且为这一职业确立了令人仰望的道德标杆。
看过贾立群的事迹报告,广大党员纷纷表示,贾立群对于我们而言,不仅树立了一个职业精神的榜样,而且也为我们诠释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共产党员可以达到的精神境界。他不仅令人钦佩,也促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