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2门、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的专业课18门,以及1门研究生公选课的教学工作。其中,选择网络教学的课程20门,占比90.9%,涵盖全校研究生334人,涉及任课教师14人,3月9日开始全部正常开课。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学校“延期不延教 居家不宅学”的工作要求,学院着力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开展网络教学,确保研究生教学质量。
一、教学管理同向同行。学院高度重视疫情防控期间的研究生教学工作,成立了由学院领导任组长,学科负责人、研究生秘书为成员的疫情防控期间学院研究生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方案》,分门别类建立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群组,形成学院集中统筹,各类主体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的管理网络。学院积极协助任课教师做好网络教学的组织,并随时提供在线咨询和保障服务;督促任课教师建立微信课程群,实现“一课一群”全覆盖。截止到2月23日,学院20门网络教学课程的选课学生已经全部入群。任课教师利用微信群,作课前准备、课堂讨论以及线上答疑,加强过程管理。
此表为2019-202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网络教学课程表
二、教学内容同向同行。充分发挥思政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引导学生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学院任课教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当前首都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与思政课改革创新有机结合,科学总结抗击疫情的生动实践,在课程教学中设置“防控疫情”专题,增强教学的时代感,帮助学生强化“四个自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课程中,杜晓老师通过对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案例,向学生传递中国精神、家国情怀,引导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疫情,以更加努力的学习行为回馈前线战士的付出,爱生活、爱人民。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课程中,杨春风老师通过对中西方国家应对疫情所采取的措施的对比,深刻解读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
图为杜晓老师正在进行上课前的网络测试
图为谷军老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研究》课程微信群中提前发布教学内容
2019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学生王亚娟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我们在家度过了一个漫长的寒假。为不耽误学习,学校利用网络方式开展教学,我们在线上听课、与老师讨论问题、实时对话,大家畅所欲言,互动效果非常好,我深切体会到了科技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便利。”
学院授课教师不仅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回应学生关切,把抗“疫”过程中的鲜活实践转化为生动课堂,更从思想上引领和激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到这场人民战争中,让学生时刻铭记肩上的使命与担当。截止到目前,马克思主义学院52名研究生中,已有10余名同学通过社区志愿服务、无偿献血、网络发声等多种方式积极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传递正能量,为祖国加油。
左图为我院2019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王君妍同学参加社区志愿服务
右图为我院2019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陈月仪同学积极参加无偿献血
三、教学方式同向同行。本学期选择网络授课的20门课程中,其中5门课程利用腾讯会议、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直播教学,占比25%;3门课程利用录制音视频的方式,占比15%;12门课程利用微信群、QQ群等“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线指导的研讨式教学”,占比60%。学院充分尊重任课教师教学方式的自主权,按照“一课一策”的工作思路,保证网络教学的有序开展,确保教学质量。此外,学院还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青年研习会,通过“微信打卡”小程序,组织研究生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并在导师指导下结合疫情防控热点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自2月17日线上读书活动启动以来,已先后组织研究生研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3本著作。
四、教学主体同向同行。疫情防控期间,学院不放松对研究生培养过程的管理,明确研究生导师需按照《关于切实发挥研究生导师第一责任人作用,坚决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开展师生线上互动,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加强对学生教学科研指导,做到放假不放松,学习不停歇,科研不止步。目前,全院毕业生正有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完善,其他年级研究生也积极开展研究,撰写与疫情相关的文章,有5名研究生已经撰写完成,其中1名研究生已投稿《人民日报》理论版。
左图为2018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张建林同学与导师谷军老师就修改论文的时间表
右图为2017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李雁翎同学正在按照导师的意见认真修改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