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社科院(社科联)主办的“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学术论坛”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邓纯东,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委书记费英勤,出席论坛并分别致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冠军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的主题发言。
刘冠军在主题发言中指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有一个颇为重要的思想,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深入理解和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坚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重大,并就三个问题加以阐述:第一,在中国大地上有什么、发生了什么致使形成和发展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因为,在中国大地上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延绵不断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在中国大地上有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各民族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史;在中国大地上有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有道路、理论和制度“三位一体”的社会存在,在中国大地上有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顶层设计”,有对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等重大问题的探索和设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大地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内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是对中国大地上革命和建设宝贵经验的总结,内含了这些宝贵经验之精华;是对中国大地上“三位一体”社会存在反映的先进社会意识,内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的精髓;是对中国大地上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顶层设计”和对未来中国宏伟蓝图和美好前景的描绘,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中国大地对未来中国进行顶层设计和蓝图描绘的价值理念、价值追求。第二,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深刻意蕴是什么?其深刻意蕴在于从三个层面上明确了实现价值目标和家追求的价值主体即责任主体,即国家层面核心价值观的责任主体是代表人民治理国家的中央人民政府;社会层面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是各级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管理人员;公民层面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主体是公民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主体或责任主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表现的如此层次分明,同时又是辩证的统一。第三,我们已经且正在进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什么党的十八大又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问题,必须立足于中国大地上的社会现实来回答,必须从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民群众出发来理解。因为理论只有被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改造世界的力量,比较二者发现:“观”比“体系”更适合大众化的需要,更易被群众所掌握;“观”比“体系”更具有大众化的可操作性,侧重的是大众化的普及、观念的培育和践行,上至国家领导人、中至每个社会管理者、下至每个公民,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体现了“寓党员干部于人民群众”价值理念,深化发展了唯物史观的群众观点;“24”字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达了现阶段全国人民的最大公约数,是其基本内容,是其培育和践行的基本遵循,这为我们立足中国大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解读和研究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来自中国社科院、教育部社科中心、武汉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方工业大学、西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10多个省市的6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与会专家学者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世界各国如何培育核心价值观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媒体马院
【社科网】刘冠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